李瑞英退休后的生活,衣着朴素似普通家庭妇女,一看就很幸福

时间:2023-09-16 14:50:25编辑:阿影

台上光鲜亮丽,台下低调谦虚,这是李瑞英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

新闻主持的经历在她的人生轨迹中只是掀起一个小小的浪花,最终生活归于平静。

退休后的李瑞英多了陪伴家人的时光,也鲜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之前。

都说岁月是把杀猪刀,但在李瑞英面前却显得格外温柔。

虽然衣着朴素,和普通家庭妇女一般无二,但她的眉间没有被琐事纷扰的郁色,现在的气色仍然显得很好,举手投足之间流露的是岁月沉淀后的优雅与知性美。

1961年7月,李瑞英出生于北京一个军人家庭。

在她幼年时,家人就希望李瑞英能够“女承祖业”,长大后成为一名英姿飒爽的女兵。

她经常朗诵诗歌和散文,这些潜移默化的熏陶为她后来从事播音工作打下深厚基础。

高中毕业后,她陪伴要好的朋友前去报考北京广播学院,陪考的她瞧见人群熙攘,心血来潮也忍不住报名。

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冲动”,使李瑞英的人生出现转折。

她在等待考试时遇见一位白发老人,主动请缨让自己给老人读报纸,读完后还向这位老人虚心请教自己的不足。

“考北京广播学院八九不离十”。

老人给出的回答让她对考试更添了几分自信,由此开始了她与播音的缘分。

她到北京广播学院上学后才发现,报名时遇到的老人竟然是大名鼎鼎的老教授张颂。

在被誉为“中国广播、电视播音明星摇篮”的北京广播学院里,李瑞英跟在伯乐张颂身后,开始了对播音真正的学习。

虽然李瑞英的普通话已经足够标准,但还要从头开始学习汉语拼音,不断地练习声母、韵母,力求发音标准饱满,将字正腔圆发挥到极致。

每天早晨六点钟在北京广播学院的小树林里总会看到一个刻苦练习的身影,她就是李瑞英。

她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巩固自己的播音知识和技巧,还会利用课余时间选修相关学科,这样充实的生活她坚持了整整四年。

于是她进步很快,业务水平突飞猛进。

在主持《新闻联播》时,往往越是重要的稿子拿到的时间越晚,有一次李瑞英在开播前一分钟还没有拿到新闻稿,她十分着急,提醒了好多遍,但是始终没有得到关于稿件的回应。

在仅剩30秒的时间,一份油墨还未干的新闻稿才急匆匆的送到她手中。

汉语中的人名和地名经常会有多音字,一不留心便会出错,但幸运的是,李瑞英平日的积累让她出色的驾驭住这份紧急的新闻稿。

她笑说,“我们的工作中处处是地雷。所以作为新闻工作者要有丰厚的学养、厚实的人生积累和多方面的锻炼。”

她用无数个心血浇筑的热爱,为她饱满的内心和流畅的思想表达保驾护航。

李瑞英有一次印象最深的播音发生在香港回归。

1997年香港回归,当时在香港会展中心有一场交接仪式的直播,她说,“那天我们准备了两套方案,如果是下雨时一套词,不下雨是另外一套词”。

当时快要直播开始时窗外下起了雨,李瑞英松了口气,下雨时要说的词她背的比较熟,现场发挥也会更有把握。

但是刚开始说第一句话时,李瑞英突然感觉时间变得非常慢,声音传回有延迟,平时很利索的话现在在现场反而被延迟和拉长。

李瑞英紧张起来,可就紧要关头灵光一闪,她选择用朗诵腔将音拉长,这样声音在耳机中便有了回受的余地。

原本一分钟的话加上停顿和延长,需要一分半钟,完美的遮掩延迟,出色的完成了国家交代的任务。

在现场设备不够完善的情况下,李瑞英用自己的智慧,出色的完成了国家交代的任务。

可李瑞英在播音的道路上并非总是一帆风顺,遭遇的挫折和困难并非三言两语就可以说清,但她始终坚定的选择着,做一个优秀的播音人。

后来,一些地方电视台流行“说新闻”,“说新闻”为原本严肃古板的节目增加了一些技巧性和趣味性,很是受到观众的喜爱。

于是便有观众给央视领导和李瑞英写信,字里行间透露出《新闻联播》过于严肃,多多尝试和改变风格或许会带来更大的影响力。

李瑞英也认真考虑过这份建议和实施的可行性,最终还是选择拒绝。

一切节目形式都是根据它的内容确定的。

对于地方台来说,播放生活性的新闻用“说”的方法反而会增加其中乐趣,吸引更多的观众。

但是《新闻联播》作为中央电视台最重要的节目之一,既要报道党中央等党政机关的许多重要时政新闻,也要报道党和领导人的一些重要活动,对这类新闻如果用“说新闻”的方法难免会有失偏颇,显得不那么庄重。

当然对于先进人物事迹内容的播报,播音员也应当赋予更多的感情色彩,有一些“人情味儿”。

李瑞英认为现在所用的播音形式,是几代人播音人的创造和传承,取其精华,也要紧跟时代变革。

但其内核是应当“守一”的,作为播音节目与观众之间的媒介,播音员既要将节目努力做到雅俗共赏,也要怀揣最饱满的热情,用最规范的语言将内容表达给观众。

每次遇到重大活动报道,李瑞英总要提前安排好每个人的工作,合理分工又能让每个人都发挥最大优势,保证所有人都能以饱满的热情完成工作。

她说:“走上这个岗位就注定了我们要比别人付出的更多”。

在李瑞英刚刚走上播音员岗位的时候,还是芳华年龄。

为了心爱的新闻主持事业,她的生活不可避免的失去了很多浪漫和乐趣。

刚刚参加工作时,要每天凌晨4点前到岗,在同龄的女孩还在被窝中睡觉时,她要早起晚归,踏着夜色开始新一天的工作。

在寒冷的冬天,这就变得更难熬了,天亮的晚又黑的早,往往要在睡得最香的时候忍着困意出门,要克服一个人走夜路的恐惧。

而且由于新闻直播的紧张性和工作时间不确定,很难保证夜晚充足的睡眠,李瑞英也曾因为工作生物钟紊乱。

但这还仅仅是工作中一个小小的坎,他们所要面临更为困难的是,无论休息的好不好,工作的时候都必须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展示在众人眼前,不能在镜头前表现出一丝一毫的懈怠。

李瑞英以顽强的毅力和过硬的专业能力做到这一点,无论工作多难多累,她始终任劳任怨默默坚持着。

在她眼中,工作就是命令,工作就是一切,无论遭遇的是多么恶劣的天气,无论家中遇到了多么紧急的事情,在工作面前都要排第二位。

这是一种职业习惯,也是一种职业道德,在其位谋其政,李瑞英在主持新闻工作时,遇到紧急任务,始终以第一时间赶回台里上班。

她说播音想要做好有一条秘诀,“自己在播音时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有感而发。”

在邓小平去世的时候,李瑞英当天晚上接到任务,就不眠不休连续工作三天三夜。

不论是凌晨新闻还是新闻联播,亦或是晚间新闻,都是担任女主播的她在镜头前始终都让自己保持着最好的状态。

在播报新闻时她也始终保持着丰沛的情感,许多观众为她言辞间传递出来的,全国人民对邓小平的深切热爱而感动落泪。

她的有“感”而发,不是只有她一个人的情感,她将她的心系在全国千千万万人民身上,抒的也是他们的“感”。

李瑞英在事业刚有起色时选择了结婚,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个决定并不明智,但对李瑞英而言家庭是她事业前进道路上最坚强的后盾。

李瑞英刚进入中央电视台,新人出镜的机会非常少,她感到十分沮丧,对播音的一腔热爱无处施展。

此时张宇燕开导她讲,“你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多看看书,向老同志学习,积蓄能量。”所谓厚积而薄发,于是李瑞英沉静下来默默的提升专业实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此时的李瑞英迎来了人生中第一个机遇。

中央电视台和上海电视台的播音员要相互交流学习,但这个难得的机会中央电视台很多人不愿意去,原因有二:一是要离开工作的北京,二是交流学习结束后很可能会留在上海台。

上海电视台的播音员不仅要直播还要采访,而中央电视台还没有新闻直播,如果能够前去学习肯定会收获很多新知识。

但是一想到要离开北京,中央电视台的很多人便打了退堂鼓。

李瑞英也有同样的担忧。

但张宇燕得知后,极力的抚慰妻子心中的担忧,直言:“你不用担心我,我会把双方老人照顾好的。只要对你的事业有帮助,我再苦再累也是愿意的”。

张宇燕的贴心解决了李瑞英的后顾之忧,她主动向台里报名,前去上海电视台深入学习。

她在上海学到了很多以前从未接触的新知识,回到中央台后,这一番经历很为新人的履历增光添彩,她学到的新知识很快有了用武之地。

李瑞英真正走上了新闻播音员的道路。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每一次的主持背后都倾注了李瑞英无数勤奋努力的时刻,她很快成为了中央电视台的新闻主播。

1996年1月1日,中央电视台改革,将《新闻联播》节目改以直播的形式呈现,这对主持人李瑞英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以往都是播出前十分钟才能拿到播出稿,有时候时间紧张根本来不及看完就要硬着头皮播出。

李瑞英担心出现失误从而影响中央电视台的形象,精神长期高度紧张。

张宇燕看到妻子每天晚上都要从噩梦中惊醒,十分担忧,便带着妻子打球放松身心。

这个方法果然有效,每次打完球李瑞英都能身心舒畅,生活中保持着轻松愉悦的状态也对工作状态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李瑞英在直播中几乎没有出现过差错。

张宇燕于李瑞英,不仅是遮风挡雨必不可少的港湾,也是锦上添“花”。

2007年6月1日,李瑞英组织播音组内众多知名主持人来到北京第四聋人学校陪般残疾人儿童一起联欢过节。

她在礼堂中鼓励孩子们说:“我从始至终都在感动着,因为残疾人的自强和他们感恩的心”。

捐赠仪式结束后,李瑞英与孩子们认真交流,给他们解答人生中的疑惑,和他们一起运动游戏。

她没有因为任何人的缺陷就否定他们生来为人的意义,反而是鼓励安慰,做他们生命中出现过的一道光。

在此后的许多日子里李瑞英始终都不忘给孩子们送去节日的祝福,她始终如一的关心别人,始终用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世界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2008年她与同伴为灾区贫困学生募集善款,她帮助过的人数不胜数,但她“深藏功与名”,从不追求回报。

她总说,做人不妨低调一些。

2014年以后,李瑞英的身影便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转为幕后的她,从事新一代央视播音员主持人业务的培训工作,她用自己的诚恳谦虚努力将新闻主持事业的火种传递到下一代手中。

她说,“老了以后,我最大的愿望是和老公开一家咖啡馆,我们能一起喝茶、聊天、看书、晒太阳。”

退休后的生活也如她期望的那样,单纯平淡而幸福。

在阳光明媚微风吹拂的午后,李瑞英会和丈夫张宇燕外出打球散步。

从同学友情步入婚姻殿堂,几十年如一日,如今的他们在一起仍会有说不完的话,从工作说到家庭,从父母操心到儿子。

偶有拌嘴,也是相视一笑便翻篇。

褪去“名人”的光环,回到家庭里,李瑞英也要操心家长里短,柴米油盐。

因为工作生活缺席的乐趣,在李瑞英退休之后她开始慢慢体会。

除了家庭,李瑞英也在继续为传媒事业“传道授业”。

她曾被母校中国传媒大学邀请担任讲师,教授年轻的学子们,为他们传授自己多年以来丰富的主持经验,她也会多次开办培训新闻从业人员。

从以往媒体曝光的照片中,能看到李瑞英开班的讲座几乎座无虚席,她深厚的专业功底、扎实的业务能力和明显的个人风格,让众人十分认可。

2021年12月23日,李瑞英罕见现身参加活动,让网友重新捕捉到了这位“新闻主持界的名嘴”的身影。

从照片中看,李瑞英仍然是干脆利落的短发,带着眼镜笑容温柔和煦。

而从身上的穿戴,也是再普通不过的样式,她穿着黑色外套,脖子上系着蓝色的丝巾。但瑕不掩瑜,李瑞英仍然是一如既往的优雅大气,她不会因为自己曾经在央视做过主持人便傲慢无礼,活动中的她十分平易近人没有半分矫揉造作。

网友也纷纷夸赞,主持界的女神,还是很漂亮。面色红润皮肤白皙的她,皱纹也不多,完全看不出已经60岁了,丰富的学识和饱经风霜的阅历也让她更加成熟有魅力,还有人戏称“李瑞英冻龄成功”。

也有人提及曾在私下偶遇过李瑞英,现实中的她比电视上还要年轻漂亮有知性气质,而且还十分低调。2022年4月22日,作为四川省图书馆阅读推广大使的李瑞英,也前往成都市实验小学,陪伴孩子们参与“阅无限·向未来”的读书活动。

虽然她已经步入花甲之年,但仍然还在积极乐观的生活和工作,她用过去几十年走过的路,交给下一代人前进和努力的方向,不断创造着新的价值。

新闻主持事业,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是衔接国家与人民重要信息沟通的桥梁。

李瑞英从入行到退休,她用自己的努力和行动诠释了一名播音人当有的专业素养和文化功底,当新闻主持遇见李瑞英,是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相得益彰。

对李瑞英而言,是心头好也是成就。

若有诗书藏在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曾经被戏说背下一本新华字典的她,台上端庄大方兢兢业业,在台下也始终保持着优雅知性的气质,这是光阴给予她的最好的礼物。

[1]木子. “国脸”李瑞英的不凡人生[J]. 黄河.黄土.黄种人,2014,(19):8-11.

[2]苗向东. 李瑞英:一本字典成“一姐”[J]. 第二课堂(初中),2012,(Z1):81-82.

[3]李瑞英:不愿跟风“说新闻”[J]. 章回小说(中旬刊.专题版),2010,(11):18-22.

[4]“国嘴”李瑞英的幸福家庭[J]. 东西南北,2010,(07):12-13.

[5]徐忠友. 李瑞英:少时想当售货员[J]. 名人传记(上半月),2010,(02):27-30.

[6]方健. 央视魅力女主播李瑞英:事业成功有家人的一半功劳[J]. 妇女生活,2009,(11):21-23.

上一篇:成毅有多勤俭持家!傅云深衣服大多是私服,三年了还在穿~

下一篇:央视朱迅正式迎来退休!月领1万老公晋升校长,网友直言太羡慕